真相一,河南特大洪灾,既是天灾又有人祸的因素。 这次,许多人看到了,河南郑州花了几百个亿搞海绵城市建设。结果,在洪水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智能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还是最近五六年非常吃香的新概念海绵城市,其实都绕不开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解决洪水泛滥。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钱花了,建设搞了,项目也验收了,国家的配套资金也拿到了,但实际效果不堪一击。 这是一个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当时工程师设计了六处水闸,每处都非常坚固。遗址距今已经多年了,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巨大的海潮沿江而上,而水闸却固若金汤。 这个工程遗址之所以历经多年依然巍然屹立,关键的关键在于,水闸的地基,打得非常的坚固。 为了保护水闸,在迎接浪潮冲击的外围,还打下了数千根滚油和碳化处理过的巨木桩。这些木桩能缓解海潮的巨大冲击力。 元代水闸遗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计施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水利工程。 而现在,所谓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主要都是从国外舶来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硬伤。 再新的概念,如海绵城市。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水的去向问题,那都是马屎面上光,里面一团糟。 浮土之上,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泥砂石,最上面是做面子工程的混凝土。 这样的工程,在我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面子工程。别说什么百年难遇的大雨,就算是普通的暴雨,也可能把底下的浮土掏空。 看到郑州市区洪水泛滥,黄泥水喷涌而出,喷出来的黄泥,都是豆腐渣工程下面喷出来的。可以说,河南特大洪涝灾害,既是天灾又是人祸。 如果按古人这般注重基础工程,郑州人行道上那棵树不会直接往地下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次的河南水灾提醒了我们,那些新概念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不要搞成花花哨哨的豆腐渣工程。 真相二:水灾不是明星和私人慈善基金会秀存在感的舞台。 社会上的事,总有埋头苦干的人,也有作秀的。 河南人民应该感谢人民子弟兵。我中部战区的人民子弟兵一共多人第一时间开赴抗灾前线。 毗邻河南的七个省区的多名消防战士,以及携带的各种救援设备一万八千多套,夜以继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 江苏徐州消防,出动了辆救援车,名消防官兵最先到达灾区。 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建三局,这些国家队,为了保证基础设施恢复建设及能源安全,都冲在了灾区最严重的地方。 这些国家队的抢险救灾,都是中坚力量。 电视台的镜头画面里出现的基本上都是抢险之后的画面。 我们很少看到那些半夜摸黑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在高压线上,在积水的涵洞里面,在随时可能垮塌的高架桥上作业的真英雄好汉奋战的身影。 真英雄是不会作秀的,他们只会流汗,甚至流血。 网络上无数人正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