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历史文化轴线(历史文脉), 串起古城千年记忆。 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一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二千多年的建城史。 徐州的辈分,老到了华夏之夏。那夏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徐州之名赫然在列。 可要说徐州的“新”,今日徐州,早已不是那个“傻大粗黑”的工业城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都成为徐州的新标签……在淮海经济圈的一骑绝尘,这个“中心城市”够硬气。 “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如此区位优势,之于现代城市发展依然奏效。 包括金鹰、苏宁、万科、万达、美的、新城控股等全国性布局的头部商企已进驻徐州市场,重点布局主城区。商业“高阶玩家”集结徐州,背后折射的是城市活力。 在徐州博物馆内,有一张明嘉靖年间的《徐州府志》图。 图上,几百年前的徐州城郭街道清晰可见。还有另外一张图,那是一幅画卫星遥感地图。 两图对照,虽然如今的徐州中心城区早已是当年主城面积的数十倍,但历经沧桑,几经兴衰,一条“轴线”几乎没有变。 这条轴线,我们称之为徐州的“南北历史文化轴”。 在徐州,咱们的老百姓和考古学者,在老城区,发现了“城下城”,发现了“井下井”,发现了“府下府”,发现了“街下街”。 新旧地理的变迁,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城叠城的奇观。 徐州本就是一个被奇迹覆盖的城市,这座被历史上各种灾难无数次冲击的城市,坚韧不拔地生长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因为毁灭,徐州多了新生;因为流失,徐州多了收获;因为沉重,徐州多了阅历,徐州这本大书,想要读懂她,必须找到一条贯穿千年的注解。 在最新发布的《徐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有“一轴”尤其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