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微博热搜#姥姥带娃#话题 引起全民讨论 “姥姥等我” “姥姥抱抱” “姥姥牵牵手”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小区听到这样的娃声? 姥姥似乎正在成为带娃主力! 徐州早就流传着 “徐州一大怪,姥姥带老外(外孙)” 这句顺口溜! 徐州网红 徐州元气妇女徐福晋近日发表的抖音《徐州版隔辈亲》, 更是把这一话题推成了热点: 在徐州, 问带孩子的老人是“奶奶还是姥姥”, 这可是一道送命题! ↓↓↓ 抖音红了 奶奶还是姥姥,一道送命题! 在徐州,很多人可能已经发现,大批姥姥投入到了艰辛的带孙工作之中,不但投入了时间、精力,还有深深的情感。她们甚至忘了自己是姥姥,打心底觉得自己就是奶奶,而且坚决让孩子喊自己奶奶。“在徐州,送命题不是‘我和你妈妈掉水里了,你救谁?’而是姥姥还是奶奶?”网红徐福晋在抖音中,活灵活现地模仿了一段路人与徐州姥姥的对话。“这是你家宝宝吗?好可爱!你是姥姥还是奶奶?”“奶奶!姥姥怎么了?捞不着带急的!有本事让你闺女生个孙子给你带!”怼完路人,姥姥瞬间切换成笑脸对宝宝说:“毛蛋,不喊姥姥,喊奶奶噢!长大还得给俺打幡来!” 这条抖音,徐州网友纷纷表达共鸣: “徐州一大怪,姥姥带老外!” “绝对绝对的神还原,笑死我了。” “我们家也是喊奶奶,外奶奶是最后的妥协。” “我儿子叫奶奶‘亲奶奶’,姥姥叫‘好奶奶’,两边都不得罪。” 徐福晋说,这条抖音完全是她家中情景的真实再现。她儿子3岁,是奶奶和姥姥轮流带大的,都特别疼孩子。姥姥执意让宝宝喊自己“奶奶”。“我教宝宝喊姥姥,俺妈脸拉好长,气得不理我。”两边都喊奶奶,两个奶奶在一起怎么区分呢?徐福晋说,宝宝很聪明,按照地理位置分,一个叫“北关奶奶”,一个叫“沈场奶奶”。“婆婆也没有不高兴,说他儿子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两边老人都带,都喊奶奶。”看来,徐州姥姥带外孙真的是一大传统了。 数据亮了 奶奶带娃的并不比姥姥带娃的少 记者抽样调查了20个徐州市民家庭,发现姥姥并未成为带娃绝对主力,与奶奶带娃的数量旗鼓相当。20个家庭中,奶奶带娃或者以奶奶为主力的有10个,姥姥带娃或者以姥姥为主力的有8个,还有两个家庭是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其中,5户家庭在以奶奶或姥姥为主角带娃时,另一方也时常过来帮忙打个下手,或者两家轮流带。10月22日上午,很多老人到云龙公园遛娃,其中有奶奶、有姥姥,也有为数很少的年轻妈妈。 1.爷爷奶奶和姥姥三人带娃一个坐在婴儿车里的宝宝众星捧月般地来到了公园,带孩子的三位老人分别为爷爷奶奶和姥姥。奶奶和姥姥看上去融洽,都说是对方带孩子出力多,自己打下手。爷爷张老先生说,还是姥姥最辛苦,每天24小时住在女儿家看着孩子,奶奶只是白天去帮忙。“妈妈跟姥姥好沟通,现在应该是姥姥带孩子的多一些。”2.奶奶带娃 迎面走过来的却一个奶奶,她说亲家还没正式退休,两岁的孙女是她一手带大的,儿媳懂事嘴甜:“说我比她妈妈能干,做饭好吃,带孩子细心。” 3.爷爷奶奶带娃 还有一对爷爷奶奶带着双胞胎孙女来逛公园,他们说亲家是农村人,过来带孩子不方便也不习惯,所以两个孩子一直由他们带。 4.妈妈独自带娃 年轻妈妈董女士是外地人,儿子两岁半了,一直是她自己带。婆婆是乡下人,一到市区就转向,连菜市场都找不到,更别说送孩子上亲子班了;也想过请保姆,但费用太高而且不太放心,她干脆就在家做全职妈妈,等儿子上幼儿园再出去工作。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万人 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 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妈妈说 娃娃交给姥姥带最幸福 虽然抽样调查数据反映徐州姥姥带娃并不是普遍现象,但在姥姥“缺位”的家庭,多数都是因为在外地。只要是同在市区生活,姥姥几乎个个都愿意“上岗”,妈妈也大多选择让姥姥带娃。 为什么很多女孩子当了妈妈后, 都倾向于让姥姥带孩子呢? 大部分网友表示亲妈更心疼女儿 会设身处地为女儿着想 自己与亲妈也更好沟通 可以避免婆媳之间的矛盾 ..... ↓↓ 1.老人想看着孩子长大正在休产假的杨女士,在刚结婚的时候就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好了,宝宝出生后就回到爸妈家住,妈妈帮着带孩子,爸爸负责做饭。杨女士的妈妈是医生,因为医术好,医院抢着返聘,荣升姥姥后就辞了职,医院甚至开出了“你来上班,我们付保姆费”的优厚条件,但老人家仍然婉拒了:“我想一天天看着孩子长大。”在妈妈家休产假,杨女士觉得特别幸福而又自在,“跟妈妈什么话都能说,爸爸做饭也了解我的口味,偶尔还能发发小脾气撒撒娇。跟婆婆在一起客客气气的,感觉不好沟通。”2.大宝奶奶带、二宝姥姥带王女士去年年初生了二宝,一直是姥姥过来带孩子,大宝则是由奶奶带大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王女士感慨说,婆婆跟亲妈就是不一样,生大宝做月子时,什么事都在心里憋着,差点得了产后抑郁症。婆婆并不支持她生二宝,是妈妈鼓励她再生一个,从她怀孕时就把手中的店转让出去,搬过来照顾,从生孩子到带孩子整个过程都十分顺利、完美。“二宝的奶粉钱都是妈妈出,妈妈甚至将二宝的学费、买房子的钱都存好了。”3.妈妈更会心疼自己刘女士说,她上夜班,婆婆和妈妈轮流来带孩子,感受明显不一样。妈妈为了让她好好休息,都是把宝宝带到外面玩,而婆婆都是在家带孩子,她很难睡好觉,但又不能说啥。“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妈妈生,姥姥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姥爷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观赏。”这句顺口溜形象描述了如今很多家庭的带娃现状。老年人对此又是如何看待呢?给女儿带了两年孩子的魏女士说,年轻父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宝宝出生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