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冷了...... 起床越来越困难了...... 能把人从床上拽起来的除了理想, 估计也就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了...... 冬天的早晨, 没有什么比一碗热汤下肚更让人赏圆的了。 在徐州, 这碗热汤能是饣它汤就最好不过了。 毕竟,这是一碗有故事的汤。 “天下第一羹”的名号那也不是吹的。 徐州人都知道,“天下第一羹”的名头那是乾隆皇帝御封的,话说乾隆数次下江南,多驻徐州行宫,也就是咱现在的徐州博物馆。 闲暇时,他从云龙山东坡北经剪子股,进入彭城路南段至奎河吊桥外(南门口),西转到了马市街去吃早点。 早点吃点啥呢?一碗饣它汤,再配上猪肉水煎包和八股油条,妥妥的美味。 乾隆一口汤下肚,心想,乖乖,这汤真不孬!于是问厨子:“这是啥汤啊?”厨子答:“就是饣它汤。”乾隆又问:“怎么写的?”厨子文化不高,随口瞎说:“一个食字加个它。”乾隆不认识这个字,看在彭祖面子也就接受了这个自造的汉字,而且高兴地封徐州饣它汤为“天下第一羹”。 饣它汤可不仅仅只是“天下第一羹”,要知道,千年之前,它可是宫廷御膳。 那个时候,饣它汤还叫做“雉羹”。 徐州的另一个称呼“彭城”,也与这碗“雉羹”息息相关。 “雉羹”,“雉”就是野鸡。 《禹贡锥指》上记载,徐夷、淮夷及东夷一带,起码有12种野雉。 《尚书.禹贡》上说:九州之一的徐州的贡品有羽畎夏翟,其羽毛可以饰人,饰车,肉可以实用。 相传尧帝身体欠佳,彭祖篯铿给他献了一碗雉羹,尧帝一喝,虚弱的身体很快得到了康复,那叫一个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尧帝一高兴,大手一挥,便把大彭氏国封给了篯铿,名曰彭城,也就是咱大徐州。这件事被诗人屈原写在了《楚辞.天问》中:“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就因为一碗汤就能被封为一国之君?是不是觉得太荒唐可笑了?但实际上这既不荒唐也不可笑。《淮南子·精神训》说:“珍怪奇味,人之所美也。而尧粝粢之饭,藜藿之羹。”“藜藿之羹”就是野菜和豆叶子煮的菜羹,尧帝为了亲民,与民同食长期食用,造成了营养不良,再加上操心劳累,身体能好吗?篯铿的几碗雉羹就治好了他的病,尧帝能不满意吗!就连千年之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都夸赞说“徐州应是养生学的发祥地”及“彭祖是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养生学家。” 到了西周,雉羹便进入了宫廷,成为御膳。是周朝宫廷的主要名菜之一。 那时候的“雉羹”可跟咱现在的“饣它汤”食材不一样。 古代饣它汤怎么做? 周代食材:徐州当地野鸡、藿(豆叶)及菰(茭白)、碎米粉。 烹制方法:先将野鸡宰杀去毛洗净,入鼎加水煮熟,去骨取肉,然后把茭白切成小片,加藿嫩叶同煮,加调料,最后用碎米粉调为羹。 食用时需用蜗(螺)肉酱相配。 据说这样的雉羹味道异常鲜美。 小编不敢想象,用豆叶子和茭白一起煮鸡汤......这能好喝吗? 西汉食材: 雉羹主料没变,辅料加薏仁米、黍米、香茅、酸盐梅、花椒、桂皮、蓼叶等熬制,后再勾芡而成。 西汉时候的雉羹材料是多了,薏米、黍米就使汤浓稠了,再加上调味料香茅、酸盐梅、花椒、桂皮,滋味倒是丰富了不少。 最关键的是这碗汤也是相当有营养啊,鸡肉的滋补效用不多说,光这一味香茅,就值得一说。 香茅味辛,也就是有点辣味,不光能给雉羹提味,还有治疗风湿、偏头痛、抗感染、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另外据《徐州方志》记载:雉羹所用主料为雌性锦鸡(即野雉鸡),佐以稷子米(即薏仁米)、生姜、精盐等。 现在徐州人喝的饣它汤,多是沿袭清朝的配方。 千百年前的“饣它汤”到底好不好喝? 按古方子做一次,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好喝别忘了告诉小编~ 编辑/王晶 责编/朱宸昕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