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IXUZHOU.CN分享徐州生活之美

花了三天时间没日没夜的看完了《我的特一营》,重温了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将士的英勇顽强,感慨战争的残酷!切珍惜,珍惜……只是这些痛苦回忆,常常被我们通过各类抗日影视剧描述的时候,关于它最真实的鉴证——抗战遗址建筑,却无人问津?如今,很多老建筑都不存在了,我们只好用镜头记录回忆,用建筑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

老东门

徐州老东门,原抗日台儿庄大战指挥部,内战淮海战役杜聿明指挥部,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觥筹交错的灯红酒绿之地。是啊,和平年代,吃喝玩乐才是硬道理。

远东旅社

在文化宫淮海路南老“双拥碑”的东南角(即文化路12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这座楼已被列为江苏省文化遗产,上面的标牌写着:远东旅社及日本国银行旧址。远东旅社及日本国银行是年—年日本在徐州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旅社,开设过日本正金银行、华兴银行、三菱洋行及远东旅社。整个建筑由北向南分为四组,一二组为远东旅社,三四组为日本国银行。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碉堡

碉堡,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待到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结束,和平到来,斗转星移、硝烟远去,碉堡或掩于绿树之间,或和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如今的碉堡不再和战争有关。下面的是民主路淮海路交叉口的碉堡。

再补一张子房山上的破碉堡。

奎山塔

奎山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年),据考证,建造奎山塔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彭城水患严重,为了镇住泛滥的河水,才在奎山顶部修建了古塔。整个塔高60多米,砖木结构,八面九级。据说上世纪20年代,该塔的顶冠被大风刮掉,只剩七级塔。

日本发行的明信片——徐州奎山塔……话说我们的奎山塔呢?!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拆除了七级奎山塔。可惜,可叹!

徐州火车站

年4月,台儿庄大战前后,日军飞机多次空袭徐州,炸毁了徐州站,徐州周围的铁路被破坏。为了侵华的需要,日军铁道兵从临城向徐州抢修铁路。通车后,招收一部分中国新工人从事检修作业及杂务工作,称之谓“助役”。

从年7月1日至年8月15日,通过连云港运往日本的煤炭达多万吨。此外,徐州至商丘间的粮食、沿线的矿产,也被大量掠夺。

下图1为徐州沦陷后日军占领了徐州火车站。

老城门

耀武扬威的日本士兵正在穿过一处被轰炸得面目全非的老城门,士兵身边还有一辆坦克徐徐开动,这是《支那事变画报》徐州大会战专辑中的一幅照片,意在突出日军的“英勇神武”、“不可战胜”。

钟鼓楼

在大量日军侵入徐州的历史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大同街钟鼓楼的身影,这是因为当时的钟鼓楼是徐州的地标性建筑。老人们讲,这条街在日军入侵前有药店、茶叶店、饭店、银楼等,商铺林立,非常繁华。但从照片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日军的坦克车碾过的萧条和被轰炸后的残垣断壁,还有这个城市曾遭受的更多看不见的苦难。

天主教耶稣圣心堂

日军占领徐州之后,位于青年路的天主教耶稣圣心堂也失去了曾经的安宁和平静。在《支那事变画报》徐州大会战专辑中的一幅照片上,教堂大门紧闭,20多个孩子被关在大门里,大门边还站着两个端着步枪的日本士兵把守。失去自由的孩子们扒着铁门向外张望,眼神中流露出恐惧、无助和无奈,和日本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刺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照片中的孩子们,你们现在还好吗?

五省通衢牌楼

日军占领徐州是为了连通在华的南北战线,在五省通衢牌楼前立照为证,或许可以炫耀一时的胜利。照片中,20多个日本士兵持枪站在五省通衢牌楼前,还把日本国旗挂到了空中,丝毫没有在意,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

还有爱国者滚烫的热血

下面这张老照片摄于年,地点在徐州战场某处,摄影者为日本某随军记者。照片发表于昭和十三年日本战地写真杂志《大东亚圣战画刊》,该图片所配文字很少,仅有“徐州战场附近,捕获支那军(即国民党正规军)女俘虏”等,从图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鬼子们的炫耀和嚣张气焰。

落后就要挨打,抛洒的当然都是爱国者滚烫的热血。

温故而知新,徐州人民既可以从自己城市的坎坷命运中读到猛醒与抗争;当然又读到了胜利与审判。道路是曲折的,牺牲是巨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结局是全胜的。

最后,在这个平凡的日子缅怀不平凡的年徐州会战,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zz/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