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5.1之前,所有疏导点整体搬迁....”

-包括我们吃了几十年的丰储街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陷入了沉默....

-决定再去看一看它....

////

民间的故事都有个类似的开头:

听爷爷说。

我爷爷也跟我说过一个关于老徐州的故事。

在那个奎河的水还清澈的年代,

有条街上,全是粮铺,

卖米的卖面的卖布头的都在那讨生活,

吆喝声站在民主路上都听得见,

这条街,就是“丰储街”。

看,徐福晋带你探味这条老街!

▽▽▽

?徐州的路名总是直白的很,建国路、解放路、民主路、复兴路,无不直抒解放区的胜利喜悦。

-而丰储街不同,听上去就十分风雅,寓意“粮丰储满”,街如其名,繁华地几经更迭,论及小吃街(菜市)人气,它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徐州人的经纬分明深入骨髓,东西南北区互不买账,尤其关于吃,西区的若说食在湖滨,下淀的肯定不答应,东区的称绿地是宇宙中心,师大的白眼都快翻到后脑勺了。

-唯独提及丰储街,各方势力迅速握手言和,任职业杠精,也会认真思考下,没趣说句“丰储街的话,就还行吧”。

////

用央视《远方的家》栏目导演的话说“丰储街,就是我想象中的老徐州的样子。”

?丰储街,别名丰储菜市。但在吃货心中绝不仅仅是个菜市,全长仅多米的步行街,光小吃就不少于家。并且一成以上都可问鼎徐州名小吃,丰储街有多狂野,在某宝上居然有职业的丰储街代购。

-大家可以自行测试下丰储街的影响力,在朋友圈随手发句“我在丰储街了”,会有一众让你随手捎带的亲友,瞬间怀疑自己有做代购的天赋。

丰储街上的铺子,无一例外的油脂麻花,别说用餐体验了,就是想消停的站着吃两口,来往的人流都不允许。

?更难得的是百花齐放,随便驻足一家铺子,都不会踩雷,十几二十年的老铺,更是一抓一把。

以下节选部分丰储街小吃,

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丰储街蜗牛

蜗牛这种独属于夏天的美味,愣是让这家铺子打破了季节限制,全年供应。若是你没吃过,怕找不着,不打紧,随时挑个时间到丰储街,看到一条流动性很快的长队就是她了。

老板娘手速极快,任顾客再多再嚷嚷也不会搞错“蟹钳20!乌头牛15,谁的!想好要啥了吗!让一下慢慢想,下一个!”在各行各业都一片颓势的当下,这种嚣张,真是大快人心!

宋记卷饼

宋记鸡柳之于丰储街,相当于诗歌之于唐朝。可以没见过,可以没吃过,但定不会听都没听说过。下午四五点钟,刚接上孩子的妈妈,翘班溜出来的小姑娘,总能刚刚好“顺路”买个鸡柳卷饼七七。

这鸡柳要说有什么巧夺天工的手艺,还真谈不上。不过是鸡柳脆的刚刚好、里脊嫩的刚刚好、饼煊乎的刚刚好、甜酱香浓的刚刚好,一切刚刚好就凑成了小吃里的独一份。

牛排老店

如果说上述的两家,让你见识了丰储街的人气,那牛排老店则足以体现丰储街的脾气。着急的人吃不得这家牛排,排队的食客此起彼伏的嚷嚷着“好了忙?章闻好?”老板依旧慢条斯理的把牛排铺展开,慢条斯理的铺上面包糠,慢条斯理的油炸…

随着所有暴脾气都被老板磨平,心头的美味终于拿到手里。只一口,生活的希望又被重新点燃。酥到掉渣的牛排,碎屑嘎嘣嘎嘣的掉落在领子袖口,来不及拍打干净就又拿起一大块塞到嘴巴里。

崔寨熟食

崔寨熟食家最见长的是什么?你若问我,我就笑而不语。但适逢外地亲友来总还是要买上几斤打打牙祭的。毕竟沛公亲自代言的香肉,即使上不了台面,也是徐州的排面。

四川泡菜

没有四川泡菜的盛夏,我是一天也呆不住的。任轻食餐厅把沙拉做的多么花里胡哨,我仍旧觉得味道不及泡菜三分。

早餐一碗清汤面配一小碟海带头鱼片有滋有味;午餐烧饼夹上辣白菜腐衣一通狼吞虎咽;晚饭不吃主食了,直接拿豆角芸豆鹿角海蜇拌份素菜清爽可口;宵夜嘴馋了,看着电视磕上一大袋泡椒鸡爪也没啥负罪感。

王记手打丸子

逢年过节,王记家的丸子一早就卖完了。他家的丸子真心话,是小贵的。一家人随便做份杂拌就得三四十块。但若是见过他的制作过程,保准不会再去别家了。

一盆的肉馅啪啪啪摔成泥,比《食神》里的莫文蔚还要卖力气。滚开的水,直接把丸子汆进去,隔着老远就闻见香味。有新客光顾,老王总特别豪迈的捞起丸子推到人面前“尝尝。熟的,不好吃不要”。

老万熟食

谁家小区附近还没个熟食店,但能让驱车好几公里排队来买的,除了市中心毛家,也就只有老万了。

老万家的熟食看上去没什么特色,没有酱色,甚至有些白气。但格外抢手。哪怕比普通的熟食店还要贵些,食客也全然不在意。吃过的人才知道,老万家的熟食处理的多干净,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猪下水,其实是个卤味小天才。

当然,还有众多小吃,

也是风味绝佳。

没有一一列举,欢迎大家来补充!

丰储街要搬迁的消息一经发布,

各个年龄段的徐州吃货都暗自神伤。

☉这里牵动着的不仅仅是味觉,

-还有数不尽的岁月。

好友大岑:我是六中的,高考时候夜自习来不及回家吃饭,一个熏肉大饼一杯蛙鱼就是晚饭。到现在我吃到熏肉大饼就能想起模拟考试。

好友毛毛:我家原来就住袁桥。这片我太熟了,闭着眼都能给你说这附近有啥吃的。除了小吃,后边还有不少饭店味道都才好。

好友小任:我是这两年才知道丰储街的,感觉这条街上的网红小吃可多了,东头的冰粉个人觉得是徐州最好喝的一家。

好友牛燕:啥买不着的老味搁这都能买着。沓烙馍、米粉肉、蒸菜,我一不想弄饭了就到这随便拾弄点吃。

◆丰储街搬迁情况小计,

欢迎有知情粉丝(商户)留言补充。

据商户反映,搬迁时间暂定5月1日前,取缔疏导点。门面商户原址不动,疏导点摊位整体搬迁至好来菜市场,目前统计来的部分商户的搬迁计划如下:

王昆猪蹄:不搬迁,已租下丰储街西路口门面继续经营

四川泡菜:搬迁,跟随市场去新菜市

王记丸子:还在考虑中,希望能在丰储街找到合适铺面

萧县黄牛肉:不搬迁,原位置租下铺面

江西西饼屋:不搬迁,原位置租下铺面

冰粉冷面:还在考虑中,新市场不让进,希望能在原位置租到合适铺面

老袁家蒸菜:不搬迁,原位置租下铺面

新疆椒麻鸡:还在考虑中,希望能在附近租到合适铺面

老万熟食:搬迁,随市场一起去新菜市,但在丰储街东头也会租一间铺子

米粉肉糯米藕:不搬迁,原位置往北5米租下铺面

崔寨狗肉:不搬迁,原位置租下铺面

南京酥饼酱香饼:不搬迁,原位置有铺面

丰储街蜗牛:搬迁至丰储街东头,民主路上

牛排老店:不搬迁,原位置有门面

宋记鸡柳:不搬迁,原址正常经营,丰储街东头开分店

米糕:不搬迁,原位置有门店

后记

曾几何时,在外地求学的笔者,曾无比向往,家乡有朝一日也能建高架修地铁,也能十里洋场,也能让我体会一把仅凭一页户籍就趾高气扬是种什么感觉。

如今,这些愿望逐一都实现了。徐州出落得越发像个大都市的模样,数月不到的地方就可能会转向。牌楼菜市没了,开明菜市搬了,巨龙夜市残喘一丝气息,二七、剪子股、堤北…

这些难等大雅之堂的脏乱差,终于逐个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此招眼的丰储街当然也不会例外。

城市要蜕变,不可能因为吃货的小情怀就任由一条主干道成日堵的水泄不通。

越成长我们也越习惯了遗憾才是常态,但这一次,我不希望再感伤的匆匆告别。一如歌词中所言“说再见,再见就不会太遥远”,相信凭你们的手艺无论在哪安营扎寨都能名震一方。

丰储街搬迁在即,

那些我们熟悉的味道却忘不了

你最难忘的是哪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xw/61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