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猪年的第二天。 按照传统习俗,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 因夫婿同行,也俗称迎婿日。 要说过年期间的世纪难题一定是—— 该回哪个家过年? 据调查, 有近三成的夫妻, 曾因“春节回谁家过年”而吵架, “冷战”、“热战”,甚至闹离婚。 这个问题难解决, 到底难在哪里呢? 春节故事纠结:女方更在乎的是丈夫的态度 在徐州工作,老家在沛县的郑晴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 为“去谁家过年”的问题,郑晴和丈夫从去年吵到了今年。郑晴哭诉,老公家是徐州市区的,每一年都是到他家过年,好多年没回去过了,“我觉得怎么轮也到我家了,这次我提出说先去我家过年,在家过两天,初三再去他家,他死活不肯。” 说到这里,郑晴很委屈,公公婆婆平时都能见到孩子,“我爸妈远在沛县,也不经常来,很长时间没见到孙子了,特别想带着孩子跟他们过一个年。” 郑晴坦言,“去谁家过年”其实说起来并不能算是一件大事,真正让她感到寒心的是她先生的态度,他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完全没有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 郑晴的丈夫则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男婚女嫁”,春节在夫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民俗常态,而且他也接受不了自己的父母单独过年。 其实郑晴的经历在很多家庭都经历过, “回谁家过年”看似很难的问题, 其实也很容易解决, 不需要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来看看解决方法~ ▼▼▼ 经验1:婆家娘家轮流来 明明是嫁入徐州的东北媳妇,结婚前两人就考虑到“回谁家过年”的问题,早早地给出了解决的答案:轮流来。 “从我们结婚那一年开始算起,第一年大年三十在婆婆家过,在婆婆家待到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就坐火车回东北老家,待到初五返回徐州。”明明笑谈,今年正好轮到去东北过年,她早早地抢到了三张火车票,准备和老公、闺女一起,带着徐州的特产回家过年。 “我妈知道我婆婆喜欢吃东北大馅饺子,她已经包好了,就等我们初三出来的时候给我婆婆带着呢。”话语间透露出都是过年的喜庆和对回家的喜悦。 经验2: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小凡今年25岁,去年9月份刚刚结婚,媳妇是扬州人。两人已经提前一起回了趟扬州看望下岳父岳母,年前小凡一个人从扬州回来,跟爸妈一起过年。 两人的这种相处模式让很多朋友羡慕不已,因为他们过年根本不用纠结回哪儿过年。过年去哪儿,各自都有很大的自由度,互不干涉。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让她跟我嫁到徐州,远离父母已经很委屈她了,可是过年我也放不下我爸妈,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小凡说,这个想法,他也跟父母商量过,他们很开明,没有要求我们必须一起回家过年。好在她父母也没那么讲究。 经验3:为独生子女让步 “结婚5年了,基本上每一个大年三十都是在我婆婆家过的。”晓晓说,倒不是婆家有这样的要求,主要是老公是独子,而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就在丰县老家,每年家里有弟弟弟媳陪着,也很热闹。 “老公也说过,如果弟弟需要回弟媳家过年,我们一定回去,可是这么多年来,弟弟弟媳一直在家里过年。”晓晓说,既然是夫妻,就要将心比心,公公婆婆只有他一个儿子,如果我们走了,大年三十就留下两个老人在家太凄凉了,“反正我家也有弟弟在,爸妈不孤独就好。” 晓晓说,丰县距离徐州也不算远,丈夫每月总是要抽时间开车带他们娘俩回去1—2次,“回去也很频繁,过年回不回去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经验4:把双方父母接到小家过年 杰杰和娜娜,一对90后夫妻,一个住在泉山区,一个住在铜山区,两人的小家设在了距离娜娜单位很近的东区万达附近。作为典型的独生子女,两人都是家里的“宝宝”。过年回哪里,毫无置疑,两家都必须回。 “回哪家的问题上我们基本上不纠结,都得回。问题的关键点是先去谁家,然后再去谁家。”娜娜说,谁都想除夕待在自家,陪着自己父母迎新春。没结婚的时候,还可以各自回家,不过结婚了,亲朋好友看到只回来一个人,总有些顾虑和担心,还以为感情出了问题。平时的五一、十一长假假期,还得分出上半场还是下半场。“除夕晚上回哪家过年”当然必须兼顾公平原则,“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把两家的爸妈都接来,两家人一起在我们的小家过年。” 杰杰说,为了能让两家父母都能一起守岁,他专门买来了麻将桌,“四个老人正好一桌麻将,能嗨到天亮,第二天就可以各自回家休息了。” 其实“去谁家过年”也不是一个死结, 这需夫妻双方兼顾的智慧, 更需互谅互让的大度。 只要本着一视同仁、换位思考的宽容态度, “过年回谁家”的事儿迎刃而解, 不能因一时之争而毁了婚姻。 今日话题今年在哪儿过的年? 今天回娘家了吗? 女婿在娘家表现如何? 婆家和娘家过年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关于“去哪儿过年”的故事 你还有哪些有趣、感人的记忆可以分享? 评论有奖2月4日—2月9日,每天晨报北京治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白癜风怎么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