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51、陆巷白玉方糕

这个苏州西南一隅,一个叫做陆巷的古村,一座雕琢“解元”两字的明代牌坊下,一个百年糕团老店,一块叫做白玉方糕的糕点,它的做工考究和口感美味,足以让你站立这店门前那堵斑驳灰旧的高墙下震撼、垂涎不已。这一块刚出锅的方糕,拿捏在手里,莹白如玉,四角分明,清香扑鼻。糯米粉的质感清晰可辨,模印的纹理是吉祥的图案,因为皮儿薄,隐约可见内里的朱砂色豆沙酿馅,一口轻咬下,那细腻的豆沙酿瞬间流淌而出,舌尖上回味出一股沙沙的豆沙馅味,辨得出这才是纯手工磨制的豆沙,夹杂着一丝糯米的清香。要说口感如何,那就给它4个字:松,软,糯,香!

一块方糕,竟能做的这么精致,也只有苏州人了。将挑好的米粉放进筛子里再一次细化,雪白的米粉,均匀地洒落在糕点模具里,为了保持方糕的口感蓬松和糯软,制糕师傅绝不用工具或手挤压,只是用一把毛刷把米粉轻轻刷平填满,然后在米粉中加入自己熬制的豆沙馅,再用木制压花纹模具轻轻压上特色的花纹。方糕在模具里做好以后,就是上蒸。大约15分钟之后,一块块见方的白白的、香香的、软软的、糯糯的小方糕就在蒸汽氤氲中出蒸笼了,这就是苏州东山陆巷的百年传统糕点“白玉方糕”。

52、两面黄

两面黄是江苏、上海一带的传统面食,曾被称为“面条中的皇帝”,价格不菲。两面黄其实是一整块面条饼,在油中炸成上下两面金黄,口感脆,偏硬,里面的面条还是软的,浇上热气腾腾的浇头,炸脆的面条饼吸取了热浇头的鲜味,吃起来口感香酥,味道鲜美。“两面黄”的吃法也很讲究,吃之前记得要“翻个身”,这样才能吃出“外脆里嫩”的最佳状态,一碗面配一碗蛋丝汤,一碟油,上来之后,喝口汤,再捞口面,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

53、单档/双档

“单档”、“双档”是上海最著名的一道传统小吃,即面筋百叶包汤。“单档”、“双档”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最早由上海苏式点心店经营,几十年来成为上海城隍庙、五味斋等点心店的特色小吃。

过去上海人家里来了客人,会请客人吃点心,以表达主人的好客款待之意,“单档”、“双档”汤就是不错的选择。“单档”在上海闲话里就是单吊的意思,一只面筋或者一只百叶包加一碗粉丝。面筋加百叶包,就叫“双档”。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单档”变成了一只面筋加一只百叶包一碗粉丝,而“双档”则是两只面筋加两只百叶包一碗粉丝。“单档”、“双档”作为传统名点,一直以来以用料讲究、烹调有术、味道鲜美而闻名遐迩。其所用的百叶包肉、面筋和丝粉都是特制的,千张薄而韧,包得密不透气;面筋爽滑柔韧,香浓汁鲜;丝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软入味。

54、三丝敲鱼汤

三丝敲鱼汤是温州民间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温州本地人较为古老的一道美食。敲鱼就是把鱼肉用厨具碾压捣粉碎,然后将其敲成薄薄的像燕皮一样的皮状,经由厨师手工制作成鱼片,然后入汤。鱼肉透明,光滑乳白,味道鲜美,别具一格。温州的不少饭店都有这道特色小吃,来到温州一定呀尝一尝。

55、镇江锅盖面

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面”,因在下面的面锅里加入锅盖一同煮而得名,具有浓郁的平民风格,在镇江家喻户晓。

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再用刀切细而成,这样“跳”出来的面条柔韧性特好。

秘法熬制的酱油,是锅盖面散发诱人香味的另一“秘密武器”。选用黄豆酱油,加入十余种佐料,如地龙、桂皮、香草、八角、南山深处野生菌菇、鸡骨等,先猛火烧沸,后调至温火熬数个小时,冷却凉透,两天后方可食用。

56、温州炒粉干

温州炒粉干是浙江温州地区最有特色的传统小吃,无论街头小吃,排挡,餐馆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温州炒粉干的身影。

温州炒粉干,分四等四级,以腾蛟粉干为一等一级,以平阳粉干为二等二级,马路排挡的是三等三级,而在正规店里吃到的则味道大不如马路摊贩排挡的,因此是四等四级。温州人将炒粉干简单地称为炒粉,但见一条不长的街上每个摊位都做炒粉,用本地猪肉熬出油,佐好汤料,粉干无须用水冲软,即下锅炒,直至汤料与粉干融为一体,佐料有瘦肉、花菜、葱花等。说的很是简单,做得好却不易,各种浇头是需要吃客自己点的,主要是浇头花色品种繁多,先把基围虾和粉干放在开水里过一下,捞起来浸入冷水后再滴干水分,然后准备些白菜、香菇、鸡蛋、鱿鱼丝什么的,待到把粉干炒得六七成熟了,把这些东西放进去,闻到香喷喷的时候起锅,就是超级好吃的粉干了。粉干在没下锅以前,看上去和粉丝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粉干颜色比较深,炒过后有面的口感,却又是粉丝的味道。就这样的吃法在温州是家家吃、户户喜欢的。温州人大多不在家进餐,炒粉干配牛奶、紫菜汤、豆浆、鱼丸汤等往往是不少温州人的选择,这样搭配不仅男女老少皆宜,而且吃后不干、不腻。温州人把炒粉干当主食,也当点心,只要喜欢,不管早中晚还是夜宵,均可享受。可以说,温州炒粉颠覆了对炒河粉,粉干的概念。

57、盱眙小龙虾

在江苏淮安,有一道非常著名的经典小吃,那就是盱眙小龙虾。不到盱眙,不会知道龙虾在盱眙的地位。每年的6月12日将会在这里定期举办的传统节日盱眙国际龙虾节。每一年,龙虾爱好者会聚集于此。几万人在龙虾广场吃着龙虾,看着歌舞表演。盱眙人用了18年的时间将龙虾做成了红彤彤的城市标签。

以独特香料烹制的盱眙小龙虾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值得一尝。麻、辣、鲜、美、香、甜、嫩、酥、肥、亮,令人欲罢不能,吃后余味不绝,绕手三日,叫人毕生难忘。

58、油墩子

油墩子是极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可惜现在在街头越来越少见了。油墩子外层炸的金黄香脆,内馅萝卜丝又脆又有汁水,味道咸鲜,还带点胡椒粉的辣味。小时候光是站在摊头边,看着油锅里的油墩子卟啰卟啰地冒泡泡,就开始忍不住流口水。

59、粢饭团

作为早餐四大金刚中的一员,粢饭团在上海人民心中的地位那可是不可撼动的。90年代以前,粢饭团多是甜食。一把新鲜蒸出来的糯米饭,包一根油条,舀一勺白糖放进去,团起来压紧,里面热量刚好把糖漾掉,吃到最后,最是佳处。近年来,则以咸为主流。油条加榨菜末,还加入肉松,后来又用了血糯米。再往后,粢饭团可以放的东西就更多了,酱蛋、咸蛋、香肠,甚至还有红烧肉。在上海,有一家店可谓是上海粢饭团界的神话——“南阳路粢饭团”(现已更名为「传承饭团」)!血糯米的底,铺上一层脆油条,浇一层自己烧的肉酱,加肉松,顶上塞只虎皮蛋,最后再以肉酱收尾。料扎实味道好,圆圆的一个粢饭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超有分量感,一口咬下去软糯的糯米,鲜咸的鸡蛋,脆脆的油条和酱香浓郁的肉糜全部都进入口中。

60、炸猪排

提到上海的炸猪排,眼神泛光,馋吐水哒哒滴那是常态。这一块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街巷,是多少上海宁舌尖上的缱绻。酥脆的外壳,像座堡垒,牢牢护住鲜嫩多汁,饱满紧实的猪肉。再淋上上海人爱得深入骨髓的黄瓶子里的辣酱油,肉香涌动,汁水滴淌,不自觉张嘴哈出群集的热气,硬是在热辣的烟火气里,有了飘飘若仙的错觉。

61、辣肉面

上海人虽然不好辣,但又离不开“辣”,本帮面里屈指可数的辣味就是辣肉面。辣肉面是上海的特色,上海人对辣肉面的喜爱简直是根深蒂固,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碗让自己牵肠挂肚的辣肉面。红红火火一大碗,辣肉浇头不需要现炒,因此上面的速度超快。免费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xs/65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