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Xuanfuhua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britannicaL.)的头状花序。主产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 1.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本品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等以化痰软坚。 2.噫气,呕吐。 本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此外,本品配香附等,还可治气血不和之胸胁痛,如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布包。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2.《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3.《本草汇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呕吐,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大抵此剂微成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均含大花旋覆花内酯、单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等。旋覆花另含旋覆花佛术内酯、杜鹃黄素、胡萝卜苷、肉豆蔻酸等。欧亚旋覆花另含天人菊内酯、异槲皮苷、咖啡酸、绿原酸等。 2.药理作用:旋覆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旋覆花黄酮类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支气管痉挛亦有对抗作用,并有较弱的利尿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Ⅱa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欧亚旋覆花内酯对阴道滴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均有强大的杀原虫作用。此外,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天人菊内酯有抗癌作用。 3.临床研究:用显脉旋覆花糊剂治疗50例早期牙髓炎患者,有效率58%。16~25岁间有效率71.4%(《昆明医学院学报》,,4:43);此外应用旋覆花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中华外科杂志》,,12:)。 附药 金沸草 Jinfeicao 为旋覆花的地上部分。性味功效与旋覆花相似,性善疏散。主要用于外感咳嗽痰多之证。煎服,5~10g。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本文摘自《中药学》,由彭鑫博士工作室编辑整理提供。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