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bdfzkyy.com/< 十年 可以改变什么? 这十年 徐州走出了培大引强的工业新道路 这十年 徐州形成了转型升级的产业新质态 这十年 徐州构架了智能发展的制造新格局 …… 回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呈现在眼前的 是徐州工业奋力奔跑的坚实足印 01 产业规模 由“小”到“大” 十年来,徐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徐州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培大育强、挂大靠强、招大引强、扶大助强“四大四强”战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家。其中,徐工集团连续33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并于年首次跻身全球前三。仅年一年,徐工集团就突破了78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发明专利件、授权专利件、国际专利19件,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6项。 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73家。作为光刻胶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在nm光刻胶单体生产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达到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迈上亿元台阶,达到亿元。 02 产业层次 由“低”到“高” 十年奋进,徐州不光实现了产业“量”的增长,更有“质”的飞跃。 传统产业转型有力 积极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五大传统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 全市18家钢铁企业整合形成3家企业,11家独立焦化厂整合为3家综合焦化企业,62家水泥企业压减至15家,燃煤电厂减少至15家、减少燃煤装机容量75.9万千瓦,化工企业降至70家。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提出打造“6+4”先进制造业体系,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7.3%。 尤其是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了全球第一的卡特彼勒和全球第三、全国第一的徐工集团,以及余家工程机械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达到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企业创新成效显著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产业链提供创新支撑。 全市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全省仅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0家(国家级1家),位居全省第四。引导企业瞄准工业发展“卡脖子”环节,全力推动技术突破,累计获批省首台(套)重大装备44家。影速光电光刻机、鲁汶仪器磁存储刻蚀机等一批半导体自主研发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鑫晶半导体12英寸大硅片通线量产。 03 发展方式 由“制”到“智” 徐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于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开拓前行。 “智改数转”扎实有效 徐州深入推进“智改数转”企业建库培育,为全市家企业精准实施免费诊断咨询服务。 目前全市开展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企业超家,已完成转型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良品率提升45%以上。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个,省级智能制造工厂8家、智能车间70家。 网络化应用提质扩面 全市5G基站达到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跃居全国十大双跨平台前三,接入设备数量超过万台;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60亿元、入驻企业超家,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65.1,位居全省前四;新增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8家,总数达17家;省级星级上云企业总数达到家。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迈向高质量发展 徐州工业接下来怎么干? “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将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目标定位,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到年,实现GDP过万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到亿元的三个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 徐州市将持续以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务实落实,真抓实干 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为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 贡献徐州力量! 文字 唐婧 图片 陈艳许晨豹子视觉星球研究所 编辑 鲍彤 原标题:《这十年,徐州工业交出了什么答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zz/136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