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缘来如此

图:来自网络

初中阶段见证了我们从少年到青年的进阶,也见证了父亲这段时间的辛苦和不易,父亲用辛勤双手创造财富的坚韧和努力,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培养了我们坚持的耐心和毅力,也更是我们之后生活中,能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和魔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改革,由大集体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工作的乡镇农机站随着土地包产到户的到来,慢慢关停了。好在父亲会驾驶的技术,被转移到镇水泥厂当了司机,负责水泥厂的运输,但乡镇的水泥厂效益也日渐萧条。

我初二的时候,父亲看水泥厂效益太差,就辞职去了县城,给一个私人去开运输货车,经常到南方跑长途,很长时间才回家一次。

别看父亲干农活不行,但他长期出门在外,见识多,新鲜的事物接受快,是个比较能适应潮流的时尚人,也是村里有名的大喇叭,一回来大门口净能听见他天南海北的给邻居们讲稀奇古怪的新鲜事。

父亲的新潮,曾让我们初中时代曾享受无限的乐趣。

收音机、唱片机和14寸黑白电视机都是我们村里父亲第一个买回家的新潮东西。八十年代末,新潮的父亲,带领着乡亲邻里度过了一段物资匮乏但充满无限乐趣的年月。

那时候,农村娱乐的方式很少,除了很久能盼到一场露天电影,就是听听收音机,当年中午十二点准时开播的《岳飞传》、《杨家将》等评书是大家最喜欢的节目,没有条件的邻居,经常来我家,不等母亲打开收音机,就伸头探脑的听听有没有开始。

特别是前边的二老爷,不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是不会回去的,他每天特别准时,听到兴头上,就是家里人喊他回去吃饭,他也舍不得离去。晚上七点半的新闻联播,他也是必听不少的,母亲让他进屋听他也不进,母亲只得把收音机开的音量大大的,二老爷就在坐在墙角全神贯注的不听完不回去。

记得唱片机是父亲出车时从上海买回来的,那在当时村里谁见过那个玩意?买来的第一天,看新鲜的乡邻把小院子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

唱片机外表是一个长方形的绿色盒子,打开后,中间一个圆圆的大转盘映入眼底,转盘左边有一个类似指挥棒一样的东西,顶端有细细的针状物,放上黑白胶片一样的唱片在圆盘上,再把针放在唱片上,打开电源,唱片缓缓转动,美妙的歌声就灌入耳朵里,全村都很稀奇这玩意,说它真是一个会唱歌的神奇东西。

唱片很贵,家里最初只有几张唱片,我们听来听去,像邓丽君的《甜蜜蜜》、《北国之春》、《又见炊烟》等等经典歌曲就是那时候我最喜欢听的歌曲,听起来透亮、清丽和温暖。

后来唱片多起来,《千千阙歌》、《偏偏喜欢你》《大约在冬季》等等一曲曲经典名曲都是从那个神奇唱片机里播放出来的。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欢来院子里听这些新鲜的歌曲。也都想摸一摸那个绿色的小盒子,父亲多半时候是亲自操作,除非他不在家,我们才能偷偷的试着放唱片,轻手轻脚,一点也不敢大意。

但院子里最热闹的时候,还是那台14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的到来。那时,黑白电视机简直就是一个神秘的魔盒,给大家贫瘠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无限乐趣。

为了安顿这个宝贝,父亲专门做了一只结结实实的柜子,下面四条腿,上面是个敞开的的方匣子,里面装着那架宝贝电视机。母亲十分用心地钩了个白色的盖头,平时给电视机罩上,毕竟这是全家最值钱的东西。

一到晚上,不等我们吃完饭,院子里已挤满了男女老少的邻里,好像比看露天电影还兴奋,说说笑笑等待着《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的开播。看电视剧成了当时乡亲邻里每天的必修课,母亲从来没有嫌整天一院子的人而使过一点脸色。

邻里也一直像在自己家里那样的随便。但要是哪天停了电,或者电视机光冒雪花不出人影,乡邻们会急得搓手搓脚,不舍得散开,直到看不到希望才离去。后来电视机慢慢普及,院子里才清净下来。

很长时间旧唱片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父亲一直保管的好好的。闲来无事时,他在老唱片里放一张经典歌曲,躺在门口的竹躺椅上,抽一根烟,喝一杯茶,眯着眼睛轻轻哼唱一曲。

父亲喜欢的那把躺椅,是我和他一起从南方买回来的。

那是初三的暑假考完试,父亲看我闲着无聊,就让我跟他一起出个长途,正想出去转转的我,欣然答应。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路过徐州时,远远看见起伏的山脉,我兴奋的直喊“爸,山,山!”平原长大的我,第一次见到山。父亲笑笑:“咱徐州最高的山多米,这是云龙山,它也不过多米,是比较矮的,这一路上你会看到更多的山,比这高得多,比这险的多”。

到南京的时候,已经天快黑了。颠簸了一路的我,失去了刚开始上车的兴奋劲。“爸,咱们啥时候吃饭呀?”“饿了?闺女,咱到离夫子庙近的地方,我停了车,带你吃好吃的去。”大约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父亲停了车,找好住的地方,然后带我到了夫子庙。

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小吃,看的饥肠辘辘的我一步都不想往前移,父亲就近带我到一家小店里,点了鸭血粉丝汤和鱼头炖豆腐。当时鸭血粉丝汤的味道没记住,只记得那个鱼头炖豆腐是我尝过最难忘的美食,浓浓的白汤一个大鱼头张着大嘴巴,下面是一块块嫩豆腐,鲜美无比。

鱼头我没吃,那是父亲的最爱,只记得不知是我饿坏了还是豆腐和汤太好吃,我一扫而光吃了个底朝天。长大以后多次到南京,都会到夫子庙转一圈,每次我都瞪大眼睛想找到当年那家吃过的店,但哪一家也没吃到过第一次的感觉。

过了南京再往南,果然如父亲所讲的,一条条崎岖的盘山道映入眼底。我突然害怕起来,父亲这一车拉的都是钢筋,一车有几十吨,上坡时汽车突突突很艰难的往上爬,感觉爬不动,我大气不敢喘;下坡拐弯时,又觉得直往下冲,我心扑通扑通的加速,总担心会滑到山下去。

心里担心嘴上不敢多说,说多了怕是乌鸦嘴,别一语成谶。再加上七月闷热的天气,我汗珠子直冒,父亲看出了我的担心,因为一路上像只鸟不停叫唤的我,现在一声都不言语。“闺女,别担心,这条路我跑惯了!”父亲轻描淡写的说。

天黑了,担惊受怕的来到一个山头前,父亲对我说:“再过了这个的山头,咱们就到了。”我悬着心的暗暗祷告“可别出什么事,顺顺当当的过了这个山,货送到就轻松了。”可俗语说,“越是怕鬼,越出剞劂子”。车到山半坡的时候,突然一声炮响,父亲的车爆胎了!天乌漆嘛黑的,我吓傻了。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上,可怎么办?好在父亲自己会维修,支好千斤顶,我那天也才知道一个小小的千斤顶能有那么大的力量,父亲手脚麻利的卸轮子换备胎,一点都不像他干农活时的笨手笨脚。

事后父亲说幸亏是上坡,要是在路上或下坡,车上拉这么重的东西,刹不住车,方向盘也根本控制不住,非出大事故不可!

出行的这一路,经历过我才知道什么叫辛苦!原本以为父亲很潇洒,经常走南闯北,能见识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殊不知他的每一趟长途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惊险和不容易。

送完货回来的时候,我们路过杭州,父亲带我在杭州转了转,买了那张躺椅和一些小玩意,以后每当舒服的躺在这张躺椅上,我就想起这一段艰辛和不易的故事。

父亲在我初中时代的经常出差时的条件很艰苦,不像现在高速四通八达,间隔不远就有服务区,他们那个年代,道路泥泞不好走,还经常车毁在半路,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没有合适的零件还要跑上很远的路途,买回来自己琢磨着修理,真的是吃尽苦头。有时候晚上困了就蜷在车厢里打个瞌睡再继续赶路。

说是风餐露宿的日子一点不为过,饿的时候,简单的吃点东西垫吧垫吧,开到合适的地方才能敞开肚子吃顿饱的。开大货车司机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常人不能受了的,但父亲从来都是乐呵呵的在我们面前讲述外面世界的美好和遭遇到的新奇事物,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抱怨过一句或者谈起我们所不知道的遭遇和委屈。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我们初中那些年,因为母亲的能干,而掩盖了父亲的光辉,其实那个时候,也正是父亲的日夜奔波劳苦,才为我们创造了比其他农村孩子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在我记忆深处,父亲的新潮时尚永远是我生活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内心一直以来的崇拜偶像,更因为他的豁达开朗而影响着我人生重要阶段性格的塑立。

感恩父亲,他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时刻为我们遮挡风雪和严寒;感恩父亲,他就是一条载着满满的梦想和希望的大船,带领我们驶向远方的波澜大海,为我们肩负着所有的奔波和劳碌。感恩父亲,他就是充满光明的太阳,温暖着我们多年来为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不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xs/129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