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州市 >中药的煎服法
时间:2021/1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刘军连工作室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826/9364899.html
中药的煎服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大多数人都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根本没有时间煎中药。取而代之的中药颗粒剂和中药代煎,以其简便性而大受欢迎。但还是有部分人喜欢自己动手煎中药。中药的煎法的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应加注意。

一、中药的煎法

煎药和烹饪一样有许多讲究,火候、烹调用具、时间、先后顺序……对中药的疗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煎药用具

煎药的锅具,古人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铝、铁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用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则通用有盖的陶瓷砂锅,价廉而且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2.煎药用水

现在煎药除处方有特殊规定外,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如自来水、甜井水或蒸馏水等。用水量根据锅具大小、药量多少而定,一般是把药放进锅具,左手轻轻按住中药,慢慢加水,以漫过手背2~3cm左右为合宜。

3.煎药火候

一般先用大火(武火)煮开,煎沸后改用小火(文火)慢慢煎煮约半小时,如《本草纲目》说∶"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处方对煎药时间有特殊要求的,则根据具体要求煎煮。

4.煎药方法

煎药前,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煮沸后改用小火,以免药液溢出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外溢。对于感冒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甚至改变;厚味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使药效尽出。又如乌头、附子、狼毒等毒性药,亦宜慢火久煎,可减低毒性。如药物煎糊后须弃去,不可加水再煎服。又有某些煎法比较特殊的药物(处方必须注明),现介绍如下:

①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生石膏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士、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茅根、夏枯草、竹茹等,亦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他药。

②后下: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豆蔻等。

③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等,中药房一般会用无纺布袋包好,煎药的时候连袋子一起放进容器煎煮。

④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炖两三小时。又如贵重而又难于煎出气味的羚羊角、犀角等,应切成小薄片另煎两个小时取汁服,亦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⑤溶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之类,用时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以免同煎则易粘锅煮焦,且粘附他药,影响药效。

⑥冲服∶散剂、丹剂、小丸、自然汁,以及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需要冲服,如牛黄、麝香、沉香末、肉桂末、三七粉、川贝粉等。

二、中药的服法

服药是否合法,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宜在饭前约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约半小时服;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治按时发作的疾病的药宜在发作前二小时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急性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服药丸、膏方、药酒者应定时服。另外,根据病情,有的可以一天数服;有的亦可以煎汤代茶,不拘时服。个别方剂有特殊服法,如鸡鸣散,在天明前空腹冷服,效果较好。

2.服药方法

一般是一剂分为二服,或分三服;病情紧急的一次服完;同时还有根据需要,采取持续服药,以维持疗效。目前服药,一般一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如遇特殊情况,亦可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药力。

汤剂一般多用温服。服治感冒发汗药,除温服外服药后还须盖被子避风,使遍身持续地微微有汗。一般服药呕吐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冷服,少量频饮的方法。如遇昏迷病人,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rk/106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