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根据最新的城市人口规模,我国共有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根据年的数据,全国约有个城市,个大城市约占城市总量的15%,这其中,长三角就有22个城市达到大城市规模,占全国五分之一强。 那么,这些城市之间又有何差别?长三角城市的梯队情况如何? 江苏大城市最多 先来看看长三角城市的层级体系。 从省份上来看,江苏省与浙江省大城市数量排名前列。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基本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趋势,大城市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其中江苏省大城市数量最多,共11个大城市。浙江排名第四,共7个大城市。 从城市群来看,相较于珠三角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等级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 从四类大城市占比来看,只有长三角的城市级别最全面,超大、特大、ⅰ型、ⅱ型一应俱全。而相比之下,珠三角无ⅰ型大城市,京津冀无特大型城市。 长三角大城市分布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包含1个超大城市、2个特大城市、5个ⅰ型大城市、14个ⅱ型大城市。层级清晰的城市分布结构,让城市之间更容易发挥出承上启下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区域内部的协同带动。 苏州宁波为何非特大城市 有趣的是,有些城市的级别和固有印象并不同。 比如苏州和宁波,这两个城市人口一个超过千万,一个近千万,但都未达到特大城市的门槛,被划分到i型大城市。 这就要从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来说了,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依据为城区常住人口,与常见的市域常住人口不同,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通俗而言,城区常住人口的范围小于市域常住人口,更集中观察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地级市下辖的县级市人口不包含在内。 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万人,远高于i型大城市市域常住人口的平均值(万人),但由于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和太仓四个县级市的人口并不算入苏州的城区常住人口,因此苏州的城区常住人口仅有万人,占市域常住人口的31.3%。 同样情况的还有宁波、合肥,其市域常住人口都远高于所属城市级别的平均值,都属于i型大城市。 更“怨种”的可能是苏北第一大城市徐州,常住人口有万,却连ⅰ型大城市都不是,而是和昆山、慈溪这样的县级市一样,属于ⅱ型大城市。究其原因,是虽然其市域常住人口高于i型大城市的平均值,但由于城区常住人口只占市域常住人口的20%左右,因而归入ii型大城市。 三个县级市入榜ii型大城市 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4个县级市被定义为ⅱ型大城市,引发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