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再创辉煌。从"当好苏北全面小康排头兵"到"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再到"以总书记视察为强大动力,着力冲刺决胜全面小康",五年来,徐州以担当回报重托,以实干笃定前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小康伟业,书写了徐州发展史册上的华彩篇章。喜迎党代会,启航新征程。今天起,《徐州新闻》推出系列报道《"五个徐州"看五年》,回望五年砥砺奋进,聚焦五个徐州建设,展望徐州美好未来。今天请看第一集:实力徐州,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者段艺伟: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向高处延伸,高空作业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比如在电力、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上,都离不开一些施工机械的助力。相比较一些传统的大型工程机械,现在的设备更多地呈现出轻量化、灵活、可定制等特点。

记者段艺伟:我现在就是站在一辆高空车的作业平台之上,只需70秒,作业平台就可以升至23米的高空,稳定安全进行施工作业。据了解,这款高空作业车C照即可驾驶,各项作业参数领先于国际同类别产品,被称为"高空精灵"。如今,在城市运营专用车领域,徐工已经创造了随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桥梁检测车三个"中国第一"产品系。

持续领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徐工,近年来始终以"珠峰登顶"作为发展的"主心骨",不断突破高端技术、扎根全球布局、强化产业集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以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与报国情怀走好创新路,跑出"加速度",让中国品牌闪耀世界。

年4月,"神州第一挖"徐工吨液压挖掘机下线,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外资品牌垄断,改变了全球矿业机械竞争格局。

年11月,徐工超大吨位电传动轮式装载机亮相,徐工成为中国唯一、全球第三家具备35吨级超大吨位装载机生产能力的企业。

年7月,近千台徐工产品在连云港港口集中装运出海,发往"一带一路"地区,创下5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单批次出口的最大订单。

徐工机械总裁、党委副书记陆川:面向"十四五",徐工还将坚持国际化主战略不动摇,坚持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不动摇,坚持走出去和本土化建设不动摇,为徐工珠峰登顶作出巨大支撑。

记者段艺伟:徐州的硬核实力不光体现在大,也体现在微。在我手上拿着的是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这样一个芯片,就要用到光刻技术。什么是光刻技术呢?打个比方,就是用只有一根头发丝千分之一细的光,在几平方厘米的材料上刻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晶体管,还要按照功能设计把它们流畅地连接起来,这种技术难度可想而知。而光刻胶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制造的质量和性能。位于咱们徐州的博康集团,正是我国光刻胶研发制造的佼佼者。

目前,徐州博康已成功研制、量产全球最先进的nm光刻胶单体,并制定了我国首个国家光刻胶单体行业标准,在光刻胶领域实现了%的国产化自主化生产,为我国芯片等微电子的制造提供了关键原料支撑。今年6月,博康建成并投产国内最完备的高水平光刻胶研制基地,每年可生产1吨光刻材料、00吨电子级溶剂,产值达20亿元。

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邵严亮:目前我们干法光刻胶已经推广上市形成销售额,也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的厚胶,我们从单体到树脂到成品胶实现了全流程的国产化,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全国产的自主可控的不受国际形势影响的产品。

进入新时代,徐州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主攻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和"四新"经济发展,古彭大地上,产业转型凤凰涅槃,老工业基地的包袱被甩在了身后。产业成为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夯实了"实力徐州"的经济基础。

徐州市发改委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处处长郑鹏:徐州精心谋划、系统推进"计划",聚力突破"招商引资1号工程",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壮大、"五大行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在减量提质中实现涅槃重生。

记者段艺伟: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从长安出发,撑起一路繁华;千年之后,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汽笛声响、货运繁忙,"新丝路"焕发勃勃生机。我所在的位置是淮海港务区的铜山货场,从这里,满载着"徐州制造"的国际班列不断发往中亚和欧洲,来自国外的商品也经由这里走进千家万户。不断建设的淮海国际陆港为徐州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融入全球的窗口,真正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撑起实力徐州的又一增长极。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斌:今年以来,徐州中欧班列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发展。7月开行班列52列、8月开行班列59列,连续两个月刷新徐州中欧班列月开行量最高纪录。今年1-8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列,累计完成贸易额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6%,已超过去年全年贸易额。

坚持"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理念,淮海国际港务区锚定"设区育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的发展路径,以商务中心、铁路货场、亿吨大港"三大片区开发"为引领,陆港新城建设全面拉开框架;加快构建以现代物流为主导,总部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临港制造业为支撑的"1+4"临港特色产业体系,让城市因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繁荣。一座现代化、国际化陆港新城正扬帆起航。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商务口岸部部长闫光磊: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徐州智慧淮海国际陆港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共享口岸。用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和政策叠加效应,为国际陆港发展赋能。

淮海国际陆港、中国(徐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国际邮件互换中心……五年来,一个个开放平台的搭建不仅是徐州经济实力跃升的体现,更展现出徐州深度融入世界、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决心,勾勒出一幅的全方位的开放蓝图。"十三五"以来,徐州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规模从年的.5亿元跃升至年的.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3.17倍;五年累计完成.74亿元,年均增长25.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徐视融媒记者许腾飞杨睿徐继垚段艺伟胡忠权

编辑:曹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ls/139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