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要说中国的烹饪技艺变迁,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也产生了诸多为后世敬仰的“厨神”。公认的有这三位:彭祖、伊尹、易牙。他们或有烹饪理论流传后世,或有高超烹饪技艺载入史册,在中国烹饪开创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厨师的始祖。

烹饪鼻祖彭祖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称:“彭祖者,殷时大夫也。姓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而至商末,号七百岁。”《神仙传》卷一略云:殷王命采女问道于彭祖,彭祖曰:“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加以少枯,丧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荣卫焦枯,恐不度世。所闻浅薄,不足宣传。”遂去,不知所终。彭祖因善调制味道鲜美雉羹,治好尧帝厌食症,而受封于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市)。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彭祖由“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这雉羹,说白了就是野鸡汤,即用野鸡加稷米(后来改为薏米)同炖而成,有鲜香醇厚、易消化等特色。至于被誉为“天下第一羹”的说法,则是清朝才有的说法。传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徐州,品尝野鸡汤,感觉味道鲜美无比,因而赐名“天下第一羹”。

烹调之圣伊尹

伊尹,夏末商初人。《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水经注疏·郦道元·卷十五·伊水篇》: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萝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 撤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从史料记载来看,伊尹烹饪理论与实践较全面。虽然在实践方面记录的信息较少,但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的烹饪技术高超,才有了烹饪与治国协调的理论。倘若不是如此,怕是很难理解到烹饪精神。除了在烹饪学上做出贡献之外,他还对中医学有研究。在中医学上,古有“伊尹制汤液而始有方剂”,这是因为当时使用的药为单味药,伊尹由于职业习惯,就自然联想到做汤的方法,他试着把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药物放在一起煎煮,由此诞生了中药复方,即方剂。可以说,“伊尹汤液”在某种程度上,将中医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御用厨师易牙

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是调味专家,也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关于易牙的故事,最著名的是“易牙烹子”: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在做菜上勇于创新。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现今仍在流行的“打牙祭”俗语,本义就是指南方的厨师们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食向祖师爷易牙祈祷。易牙与齐国彭城的渊源使他留名于今日的饮食文化中。易牙选择当地的食材,通过各种烹饪技术,创造性的发挥,才有了鲁菜的发展。齐国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后来成为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鲁菜,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除了鲁菜,淮扬菜也跟易牙有着密切的关系。淮扬菜是中国苏菜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扬州、镇江、淮安一带,淮扬菜制作要求“选料严谨,注意刀功、火功,强调本味”:菜肴质量要求浓而不腻,烂而不糊;原汁原味,原汁原汤,原汁原香;清香平和,南北皆宜。淮扬菜的厨艺,源远流长,而易牙就曾在这一带传授烹饪技艺。在烹饪实践中,易牙也很注重食疗。易牙很崇拜彭祖的烹调技艺,曾三到彭城学习烹饪技艺,并对其食养后有所创新,创制了“易牙五味鸡”。而山东名菜“鱼腹藏羊肉”,也与其相关。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有资料显示,现在的火腿也是易牙创造的,当时易牙叫“火肉”,配方与现在的火腿相差无几,食疗汤菜有瑞香汤、桂仙汤、紫云汤、凤池汤等一直延续至今余种。不过,易牙后期的叛乱使他饱受非议。尽管如此,他在烹饪领域所做出的成绩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诚然,中华饮食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调和)的过程。所谓食材、调料,都是最基本的元素,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也才有今天的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厚。对吃货而言,了解百味江湖,就是在探查饮食文化、味道的细微变迁了。

责编声明:图文采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uzhoushizx.com/xzsls/11361.html
------分隔线----------------------------